close
人在異邦總是對食物特別敏感。說不上來這種敏感機制從何而來,
大抵上應不是從知覺而來(當然,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可能也是原因之一),
但身處國外,身體的生理反應亦會告訴你-嘿!你在吃哪國食物。
不自覺的,身體和心理的交互作用下,外國食物的趣味性增強,
故事性也向上提升了百分之80,無怪乎,
每當出外旅遊,食記總是最引人入勝的一絕。
台灣人對於品嚐外國的美食,基本上接受程度很高,
很少聽到適應不良的情形。倒是外國朋友們來到台灣,
就得經過一段期間的腸胃飲食訓練了。
上次上完英文課後,跟同學及英國老師一起去吃路邊攤。
雖然英國老師很gentleman的要我們選吃東西的地方,
而我們也真這樣作,盡地主之誼的帶老師到一間頗具盛名
的魷魚羹麵店吃麵。老師故作堅強,但結帳前,
還是冷不住告訴我們:
"Well,你們吃的羹ㄇ一ㄢˇ好像鼻涕......"
也許老師那餐是食不知味。
在他的麵包世界裏,大概想不透為什麼有人要吃鼻涕。
那隱藏在他英倫血中的紳士風度,或許一度崩潰,
被一個愛吃鼻涕的民族所驚嚇。
全站熱搜